请输入关键字
正文
转发新华网《有效减少近视发生,需要精准近视防控》
2024.03.29

2024年3月是我国第8个“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:有效减少近视发生,共同守护光明未来。

如何做好近视防控,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精准防控?听听专家怎么说



孩子这些“小动作”可能是近视表现

“新生儿出生后会进行常见眼病筛查,三岁就可以开始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,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复查。”北京茗视光眼科张晶博士表示,建立屈光档案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远视储备,包括眼轴的生长情况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。

正常儿童每年眼轴的变化情况是应该在0.2~0.3毫米这一范围内,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前期的征兆,也就是发现儿童眼轴出现长得过快,例如一年内增长大于0.5毫米,就要及时采取近视防控的措施。

日常生活中,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用眼情况,有些“小动作”可能是近视表现。比如,喜欢眯眼睛,看书看电视喜欢趴得特别近,喜欢歪头视物等。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用眼表现,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,看是否有近视发展的趋势,及时用合适的近视防控手段进行干预。 

张晶建议,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科学用眼习惯。

“视近物的时间有一个20- 20-20原则,即每20分钟近距离工作后向20英尺外(6米)远眺20秒。但我们一般认为20秒还是不够的,最好是能有5-10分钟的远眺时间。”张晶说。

茗视光眼科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张晶博士


孩子这些“小动作”可能是近视表现

目前比较常见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手段包括采用角膜塑形镜(OK镜)、周边离焦的框架眼镜以及多焦点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等。

周边离焦的框架眼镜即传统眼镜。

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,即常说的OK镜,是一种采用角膜塑形术方法来改变角膜的形态,从而暂时矫正眼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接触镜。作为屈光矫正的一种方法,其优点是能有效地提高近视者的裸眼视力,晚上戴镜,白天取下镜片后一般可以保持一天清晰的裸眼视力。



多焦点的软性角膜接触镜(离焦软镜)。离焦软镜是利用“周边离焦”的原理,延缓近视进展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。它不改变角膜的形态,而是通过镜片自身采用“离焦环”设计,来达到延缓眼轴增长、控制近视加深的效果。

近视屈光手术是在角膜上通过手术的方式形成一个离焦眼镜,儿童难治性屈光不正性弱视通过激光矫正可以取得较好效果。

但是,北京茗视光眼科总院长、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周跃华教授强调,如果现有方案可以达到能正常生活的视力,更建议儿童能用物理方法治疗就先不要手术。他始终强调,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,积极采取近视防控措施,不要仅仅寄希望于未来的手术矫正。

在非物理治疗方式中,低浓度阿托品是近视防控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,也是近期家长颇为关注的产品。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规范使用。周跃华提醒,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,长期使用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。因此,在使用这类药物时,还是应在医院进行正规检查,遵医嘱使用,而不是仅仅自己在网上搜索信息。

北京茗视光眼科总院长、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周跃华教授


关注儿童视力健康 防止高度近视

近年来,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现下降趋势,近视低龄化态势得到缓解。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: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.9%(其中,小学36.7%,初中71.4%,高中81.2%),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(52.6%)下降0.7个百分点,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(53.6%)相比,下降1.7个百分点;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,轻、中、高度近视分别占53.3%、37.0%、9.7%,高度近视比例降低。

“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防止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。”张晶进一步解释说,因为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眼底并发症,甚至导致视力丧失。例如,眼轴的过度延长可能导致视网膜变性、裂孔等严重问题,甚至可能引发黄斑萎缩,影响视力矫正效果。一旦眼底出现病变,治疗过程将变得极为复杂。因此,在为孩子选择视力矫正方法的同时,必须结合有效的防控手段,以确保孩子在18岁之前不会发展到高度近视,从而避免潜在的眼底疾病风险。一旦发现近视迹象,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。

(责任编辑 李晓雨 王毅楠